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2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32.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3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0.三代:夏商周。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从扬州进京)。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1]现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地方的`剧种。
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嘉庆初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
板腔体。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和锣鼓、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声腔为主的“三庆”,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2015年11月17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2、传承国学精华,陶冶精神情操。
3、五千年的风和雨,世世代代将美德传。喝着黄河的水,站在长江口,感慨万千,中国历史渊源流传。
4、华夏文明五千年,现代之人莫等闲,孔孟讲仁义,老庄乐逍遥,墨家行游侠,韩非是法家,张弛有度,文武兼备,深入研习,如痴似醉。
6、太极清影武当山,少林神功少室练,峨眉刚劲柔中显,南来圣地佛山,功夫盛名远传。留恋霍家佛家拳,慕名方家掌中仙。功夫中华象征,回想百味丹田。
7、华夏文明何其多,四大发明最伟大,辨别方向指南针,人工活字印刷术,不忘造纸与火药,造福人类促发展!
8、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然大美无声,非虚妄浅薄者可闻,国学典籍含英咀华,默而无言,与你遥遥相对,无声的召唤令你心驰神往,当你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践行国学多时,你会蓦然发现,国学大美,其实已在你心里。
9、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
10、家人团聚,强化了亲缘关系和孝道伦理等因素,每年有这么一个机会一家人欢欢喜喜辞旧迎新,总结过去的一年,为新一年积蓄力量和做精神准备。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2、蓝色大海是贝贝的家,广袤森林是晶晶的家,熊熊圣火是欢欢的家,绿色草原是迎迎的家,辽阔天空是妮妮的家,五个福娃齐声喊:中国3月我们共同的家!
13、要说民族文化,必说琴棋书画;妙在收心养性,培养独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证,追求脱俗意境;民族传统之镜,折射博大精深。
14、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15、万里长城是因为不让外国侵略而建造的。可是有好多悠久的历史呢,它是一个著名的古代建筑,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万里长城就像一条龙卧在一座雄伟壮观的`大山上面。永远保持着它的尊严和地位。
16、古往今来我不怕,孔子文化传天下,全球掀起国学热,孔子学院中外建,国学精髓世界扬。
17、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国之瑰宝,引以为傲,紫砂陶器,质地细腻,特殊陶土,精心烧制,宜兴紫砂,壶中极品,誉名第一,天下闻名,祖辈传承,堪称绝品。
18、国粹京剧美名扬,生旦净末各方长,抑扬顿挫声貌聚,小小舞台现沧桑。中华戏曲一绝创,各地曲目更多样,人生犹如戏中人,你方唱罢我登场。
19、中华民族历史优,传统文化流传久,炎黄子孙代代传,发扬光大人人承!
20、传承国学精华,陶冶精神情操。
21、要说民族文化,必说琴棋书画;妙在收心养性,培养独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证,追求脱俗意境;民族传统之镜,折射博大精深。
22、闻名中外的八达岭长城,它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工程之一,它规模大,工程艰巨,耗费人力之多,被称为3月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3月。
23、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造,她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面对着母亲河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许多人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发出了由衷的歌唱。可如今,我们的母亲河,面临着“巨大的生命危险”。
24、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
25、传统文化中医学、养生、方术的魅力。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6、中华儿女文化情,代代传承代代行,你传承来我传承,弘扬文化你我同行。
27、大棚菜,遍地花,科学种田靠文化,绿色食品进万家,蔬果宝宝长得壮,全民健康你我他,我要游遍全中国,祖国文化顶呱呱!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玻(史记·留侯世家)。
6.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赵策)。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8.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0.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1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5.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7.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9.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2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2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2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2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7.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3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32.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3.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陆机·文赋)。
3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5.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3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38.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4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4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4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4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4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4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4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5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5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5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5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5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58.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5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6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6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6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6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6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6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按篇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1、志怪小说。
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搜神记》。
2、轶事小说。
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谈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是一种小说。
3、传奇小说。
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其源出于六朝"志怪"。
4、话本小说。
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为传授别人。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拟话本小说)。
5、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
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内容。每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6、谴责小说。
以揭露社会弊病,并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7、演义小说。
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是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份守已,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份;“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恢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份,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份,社会便能安
......试读结束,免费注册后可下载完整电子版(传统文化手抄报制作教程(优秀18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