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时间成本,让工作学习变得更高效!www.ddwenku.com 多多文库

多多文库 > 范文 > 资料内容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15篇).doc
    2025-04-07 阅读次数: 10 上传者:王者丶剑啸 下载全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1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再填空。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旗杆的高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硬币的厚度。

    思考;测量三元到丰都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三元到丰都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三元到丰都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汽车时速表。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30千米。

    c图3;公路上的里程碑。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三、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周转房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米)。

    4千米=()米3000米=()千米。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四、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新庄小学操场:这是新庄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两圈半是是多少?

    让学生尝试算一算两圈半是多少米?然后展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400×2=800(米)800+200=1000(米)。

    1000米=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公里)=1000米。

    学生齐读。

    想一想:从校门口大约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几千米?

    五、做一做。

    再次体验1千米的长度?

    (1)三元中学操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元中学,你知道沿着它跑道走一圈时多少米吗?老师做了实地测量,是200米,那走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5圈)。

    (2)星期天,杨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校门口出发一直医院背后,大约是1千米。

    (3)从校门口到向家坝铺的水泥路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4)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六、实际运用。

    小帅在早锻炼,跑一圈2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学生练习后,再展示交流。

    200×5=1000(米)1000米=1千米。

    七、拓展训练。

    改一改:。

    (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

    12月5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2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教学内容:p19例12和“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

    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2.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

    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你能猜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教学例12。

    (1)挂图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2)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

    (3)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学生分别算一算,然后在班内交流。

    (4)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5)谁来说一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3.小结:你能说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4.你能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释为什么1升=1000毫升呢?

    三、巩固深化。

    1.出示练一练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出示练习四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班内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出示练习四第13题。

    学生读题,思考:两个容器各能盛水多少毫升是求什么?也就是两个长方体的什么?独立完成,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14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3篇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加数=和。

    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5、减法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或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6、口算时:

    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4篇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

    为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准重点、难点,大纲(课程标准)是复习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复习时要弄清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各知识点易出错的原因,这样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学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三、一定要在反馈矫正上下功夫,正确对待错题本。

    把你做错的题目摘抄到本子上,先改错,再进行分类整理,找到自己的不足,针对错题的错因对症下药。千万不要认为订正麻烦,要养成习惯,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同学,往往很重视订正和收集错题。如果针对错题一定能很好地做到查漏补缺,那复习的效果会更好!

    四、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虽题目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故在复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五、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大忌,复习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习题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要正确评估自己,自觉补缺查漏,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篇

    教学内容:p7例5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学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

    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指名回答。

    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5:

    指名读题。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

    集体交流订正。

    2.出示练一练。

    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

    这两个纸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是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5题。

    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后集体核对。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学生自己读题。

    启发思考: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3.完成练习二第8题。

    先画出昆虫箱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需要木板和纱网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别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哪几个面?

    4.完成练习二第9题。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

    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练习二第5、7题。

    思考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黄色和白色的乒乓球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评析;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摸球活动。

    2、小组摸球。

    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可能呢?[学生想办法]看来事情有时是在发生变化的,有时不可能的事情会变成可能。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来探讨可能发生的情况。)。

    3、六个例子。

    师:我们刚才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游戏中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老师这有生活中的六个例子,我们来判断一下[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三、动手操作。

    师:看来我们都能解决不少的问题,不过我们只是说一说。

    《可能性》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尤其在千变万化的世间事中,这是数学一个分支概率论要研究的问题。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

    《可能性》这一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出一些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现实情境,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节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红乒乓球和一个白乒乓球放入黑袋子里,让你摸一摸,它们的可能性相等这一场景引出课题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参加摸扑克牌活动,学生感受可能性发生的机率。因为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受,而且能领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反思:

    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发现不够,得出的结论没有很好的让学生说出来,而是教师说的多。

    改善:

    应该开门见山直接从情景图导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争取时间;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7篇

    学生分析: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老师共同参与一系列活动,认识四边形,

    ......试读结束,免费注册后可下载完整电子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15篇).doc)

本类下载排行

  • 房屋出租协议书范本(实用19篇)
    所属分类:范文资料
    更新时间:2024-12-27
    点击次数:22
    房屋出租协议书范本-第1篇 甲方愿将坐落于_____________面积约为_____________平方米的房屋租赁给乙方作________________使用。乙方愿意承租上述房屋,保证在约 ...
    前往查看
  • 学生家长写给教育工作者的感谢信(实用22篇)
    所属分类:范文资料
    更新时间:2024-12-27
    点击次数:19
    学生家长写给教育工作者的感谢信-第1篇 你们好!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xxx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祝愿,祝你们节日快乐! 我的孩子两周岁入园,现在已经三岁 ...
    前往查看
  • 员工获奖感言发言稿(实用20篇)
    所属分类:范文资料
    更新时间:2024-12-27
    点击次数:19
    员工获奖感言发言稿-第1篇 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荣幸能够代表度优秀员工进行发言。此时我心里不但喜悦、感动,同时也感到光荣,优秀员工这个荣誉是领导和同事们对 ...
    前往查看
  • 食堂监控方案的实施和管理(模板15篇)
    所属分类:范文资料
    更新时间:2025-01-02
    点击次数:15
    食堂监控方案的实施和管理-第1篇 小小餐桌、大大幸福。新教育倡导要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西关初中认为舌尖上的幸福是师生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生活。 ...
    前往查看
  • 学习廉洁从政思想汇报范文
    所属分类:范文资料
    更新时间:2025-02-13
    点击次数:15
    敬爱的党组织: 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电视电话会议后,县公安局及时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组织学习《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