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祸莫大于无信。 —— 傅玄
4. 失信就是失败。 —— 左拉
5.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 西塞罗
6. 言必信,行必果。 —— 子路
7.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 孔子
8.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 冯梦龙
9.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 司马光
10. 为而不矜,作而不恃。 —— 皮日休
11. 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 西塞罗
12.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 《墨子》
13.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 晁说之
14.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中国谚语
1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孔子
16. 一言之美,贵于千金。 —— 葛洪
17.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 程颐
18.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 乔叟
19. 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 马克吐温
20.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 莎士比亚
21. 推诚而不欺,守认而不疑。 —— 林逋
22.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 拉罗什富科
23.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 《礼记》
24.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25.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 巴尔扎克
26.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 富兰克林
27.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 —— 高尔基
28. 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 冯梦龙
29.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 莎士比亚
30.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 瓦阿扎耶夫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孔子
2. 书籍是前人的经验。 —— 拉布雷
3.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 列宁
4.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冰心
5.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 雨果
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刘彝
7.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 狄德罗
8.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9.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 徐特立
10.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 乌申斯基
1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三国志》
1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庄子
1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唐杜甫
14.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 尼克拉耶娃
15.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 蒲松龄
16. 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 —— 卡莱尔
17.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 叶圣陶
18. 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 —— 革拉特珂夫
19.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 弥尔顿
20.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 华罗庚
21.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2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陈廷焯
23.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孙洙
2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佚名
25.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 郑板桥
26.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 郭沫若
27.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于谦
28.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苏轼
29.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 藏克家
30.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4、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7、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8、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9、别向不幸屈服,应该更大胆、更积极地向不幸挑战。——古罗马诗人威吉尔
11、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1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13、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5、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
16、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18、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20、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1、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24、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25、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2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译文: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过分苛求就没有同伴了。这句话说明,与人相处,要有宽容的态度。过于苛求,就难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能与别人合作,最终导致自我孤立。
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精进,由于嬉游而荒废。这句话警示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有所成就,都必须勤勉努力,不要虚度光阴。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译文: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这是鼓励人奋发有为,努力进取的警句。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就要不畏困难,时刻自我激励,永远自强奋进。
4、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译文:才干因为使用而不断增进;思想因为疏导而不穷竭。这句话是说,人的才干和思想只有在不断使用中才能得到增强和提高,如果没有实践的激发,才思就会枯竭。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译文: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句话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坚定的志向能给人无穷的动力。
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译文:有抱负的人志在四海,这样,即使相距万里,也能彼此心意相通,就像离得很近的邻居一样。这是曹植与其弟弟曹彪分别时写的诗句,后来,人们常用它来互相勉励,抒发昂扬的情怀。
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译文:有志向的人终究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后人常用这名话表明,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8、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译文:人一定要懂得“礼”以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这句话表述了“知礼”的重要性,指出它与“恭敬”和“尊让”的关系。“知礼”是前提,“恭敬”是内心产生的反应,“尊让”则变而为行动。
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方形和圆形。这句话用工匠需要靠一定的工具才能画出方形和圆形的事实,比喻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1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文: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缕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这是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它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果实。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人们应当不分亲疏,对每一位老人和儿童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12、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译文: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懂得“礼”啊。后人常用这句话说明“礼”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讲究“礼”,是有修养、有道德的表现。
1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译文:谁说小草的心意,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呢?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母爱的温暖与伟大,又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14、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译文: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羊羔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禽兽也不如啊!这是劝导人们行孝的歌谣。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不知凝聚了养育者的多少心血与艰辛!孝敬养育过自己的亲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译文:我每天都会几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很诚实?有没有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名言。它表明,无论是求学,还是修身,都要经常自我反省,这样才能保持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1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译文:虽然贫穷却不谄媚,虽然富贵却不骄横。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所赞誉的为人态度。孔子认为做到这一点就很不错了,如果能“贫而乐,富而好礼”就更好了。
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译文: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这句话强调,讲究信用,才能得到别人的依赖,从而结交下真正的朋友。
18、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译文:诚,是天道;对别人讲诚信,是做人之道。诚指真实、实在。这句话是说,天地自然是真实实在的,做人也要像天地自然一样真实,不要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富贵不能使心志迷乱,贫贱不能使节操改变,武力不能使人格屈服。这是孟子心目中有气节的人的形象。人不管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有刚正不阿的精神,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
20、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译文:源头干净,水流就清;身形正,影子就直。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品格高尚,清白无瑕,就能时刻把握自己,堂堂正正地做人。
2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译文:一句话已经说出口了,就是用四匹马拉车去追也难追回。这是对信守承诺的形象说法。一个人,一旦对别人做出了承诺,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有责任去兑现。
2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译文: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讲的是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那就是要将心比心,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2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多多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这是孔子关于如何待已待人的原则,他认为只要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怨恨,增加和睦。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总是忧虑不安。这句话表明,道德高尚的人心底无私,自然生活得坦荡;品格低下的人被各种私心牵绊着,就不可能过得轻松愉快。
25、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译文:别人对我有恩德,是不能忘记的;而我对别人有恩德,则是不可不忘记的。这是我国古人推崇的一种与人交往的原则:从受恩的角度说,应该“有恩必报”;从施恩的角度说,却要“施恩不图报”。
2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这两句话意在说明人们之间的感情是互动的,关爱、尊敬别人,也就能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
27、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形势解》。
译文:大海不嫌弃任何水流,因此能成就它的大;高山不拒绝任何泥土石块,因此能成就它的高。这两句话说明,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不能计较细微小事,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和高山一样的气度。
28、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译文:人一定要自爱,而后才能被他人所爱;人一定要自尊,而后才能被他人尊敬。这句话强调了人要自尊自爱。自尊自爱,就是在品格、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2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译文: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则会获得益处。这句话点明自满和谦虚的弊与利。自满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谦虚才能让人不断进步,不断有所得。
3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第二十二章。
译文:不自我表现,所以高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能够长久。这段话告诫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3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译文:尺虽比寸长,但也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这句话表明,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能从中获得长进。
3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这是孔子劝人改过的话。它所强调的是,人不免犯错误,有了错误而不改正,就真的会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了。
35、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译文:有羞耻心就接近勇敢了。这句话把羞耻心和勇气联系起来,强调了能够认识到错误,知道羞耻,也是一种勇敢。
36、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译文:长达千丈的大堤,由于有小小的蝼蚁而崩溃。这句话比喻小问题不注意,会酿成大祸。后人也常说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提醒人们要防微杜渐。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译文: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这句话表明,坏的和好的品德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