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季节的轩窗,日子不小心便坐进了四月,早晨,打开音箱,一曲《知音》柔柔缓缓飘进耳鼓。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一缕柔美的筝音滑过,不觉停下手里正在整理的书稿,灵魂,宛如出了窍,心,就在那一刻莫名的温润起来.......
柳未绿,桃欲红。清寒未散,冷眉未舒,窗外的几许春风,却已不知不觉间润泽了芳菲的花事。
将晚,灰蒙蒙的天空下起了雨。密密匝匝的细雨,无声无息地散下,清清凉凉地落在尚未泛绿的林木间,洒在钢筋水泥筑就的街市,洗净尘埃,隐去嘈杂和喧嚣,润泽着复苏的万物,却也润泽着生命深处的孤独。
撑着伞,迎着雨中的微寒,任凭清风盈袖,穿过桥头的园林徒步回家。空气里,时时有泥土和树木混杂的气息扑鼻而来,感觉春在我的齿颊留香,感觉耳畔有生命悄悄绽放的“噼噼啪啪”清烈的声响。
石级甬道的两侧,刚刚探头的小草,含着稚嫩的浅笑,眨眼偷窥着凡尘。松松柏柏,深沉地静默着,像参破了红尘的智者,不喜不悲,肃穆而安然。只有桃花,风含情水含笑地含苞在枝头,粉粉嫩嫩,枝枝蔓蔓。细细密密的雨雾,在桃花的笑靥间凝为晶莹的雨珠,清风吹过,随花香隐隐,落地无痕。
我是一个贪恋红尘的女子。在陌陌红尘里,因为孤独,而独独地贪恋着爱情。期待在生命绽放的季节,与你,隔花初见,用旖旎的眼波,写下缱绻的诗行,在生命的每个季节,用心吟唱。
记不得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在枕席上起的是欲,在心思上起的是情。”在心的田园里滋生出来的思念,自然是情。在静静的夜里,隔窗,用天边斜月蘸杯里清茶的冷香素描相思,你的一颦一笑,便会满满当当挤满心怀。而风,总似一个轻薄的浪子,将眼中为你溢满的情愫掠夺。所以,我常常是仰起头,生生地咽下眼里的泪水,生怕离开这世界时,用泪水煎熬成的忘情水太多,以致来生忘记了你的摸样。
爱不重不生婆娑。相爱的人,往往总是贪念失失得得。其实,人与人,早早晚晚都是过客。因为,生命也不过是一季花开。我们在尘世间苦苦地追求着永恒,而我们自己却还是人间匆匆的过客啊。四季很好,如果你在。所以,因为相爱,就更要珍惜彼此,更要为彼此,而珍惜生命。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见与不见,又有何区分呢?
看着雨中的桃花,我忽然想到释迦瞿波女的心愿:“若能眷纳我,甘心受万苦”的誓言。凡世中的爱情,都不过是凄艳的惊鸿一瞥。而我想要的爱情,正是释迦瞿波女与威德主王子那样生生世世的互相眷顾。且不说,来生我是否可以用千年的等待,与你重逢,与你在月下听禅、灯前诵经,傍一池莲花,共修生命和爱情的长度,我只愿此时此刻,用虔诚的心,祝你安好依然。
对于爱情,我一直不敢轻慢张爱玲的爱情。你爱我的时候,我爱你;你不爱我的时候,我依然爱你。用冰心玉壶留一份爱的余香,用一生的孤独来诠释爱的真纯和绵厚,必是印刻在生命里的情感。较之朝花暮柳的卿卿我我,一着眼,便可鉴别出哪一个是沙砾,哪一个是珍珠了。
生命,如一季花开。但是,生命却不要开成一季桃花,桃花虽美,却浅薄,媚俗,没有风骨,经不得风吹雨打。谈起花,我总能记起年少时的一个深秋,随母亲去田间劳作,霜重寒凝,褪去颜色的草地上的霜雪,在阳光下泛着冷冷的光。日暮晚归时,因年少好事,为追赶一只在身边窜过田鼠而跌倒,爬起时,被眼下一束浅蓝色的花朵所震撼。那花的`枝柯,被霜雪欺得泛白,被风吹得斜斜地倾倒在荒草间,而那花朵,却片叶无损地开着,蓝得透彻,蓝得宁静,蓝得温馨,蓝得孤傲,在深秋的旷野独自芬芳。我站起来,俯身细看,一束一束的蓝花,在田埂草地随处可见,我忽然便流泪了,从此,那花便永远开在了我的生命里。生命如花,至少要开得有风骨,有傲气。
生命,如一季花开。虽短暂,我们却要开的璀璨;虽独自,我们却也要相互眷顾。爱情,是生命花季里璀璨的光景,如同涂抹在面包上的玫瑰酱,清香,甘醇,让生活芬芳可口,让生命甘之如饴。感恩爱情,感恩生命的过程;用生命的韵律、用慈悲的心怀弹唱爱情,爱情才不会像彼岸花,花叶生生两不见,相念相惜永相失。
生命如花,不可承载太多的重负,该给予的时候给予,该放下的时候放下,悲悲喜喜,名名利利,不过是我们在尘世间的牵牵绊绊,细细品来,我们不肯放手的,都是指间握不住的流沙。而爱不同,不管是世事薄凉,还是心情冷暖,都可以遥寄清风,与你隔帘听雨,以“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雨,依旧在伞外淅淅沥沥,这雨,也似人间的爱情,润泽桃花,让生命之花开得愈发的红艳可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看着这一季花开,诠释爱情,感悟生命的本真,心,竟也有了一种踏上归途的欣喜与动容。
写下这个题目,我的心口已经疼得难以忍受,眼泪打湿了半张稿纸。
故事回到十五年前。
1999年6月,我初中毕业。毕业后,因内在外在的原因,家人让我终止了升学。尽管我极力反抗过,但最终还是败了下来。
那年骄阳似火,太阳开得比国色天香的牡丹还要鲜艳,而我感受到的,是寒风刺骨,冰雪飘飘。
四年的南漂生涯,并没有让我脱胎换骨改变成一个适应社会随波逐流的人。在钢筋水泥的混凝,车间机器的喧嚣,马路边走鬼,跟城管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把生命和金钱等同价值放在马路上和川流不息来往的车辆争抢时间后,我一颗心仍走不出菁菁的书香校园。
和母亲多次心灵对话后,2003年8月,我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新闻学院办公室邮寄过来的录取通知书。当面对入学须知收费一栏时,我的心又凉到了冰点。四年的打工虽有点儿积蓄,但这积蓄远不能和这张收费单上的数字相比。无奈,我四处求助亲友,甚至还写了一封长达一百多页的信邮寄到武汉市《知音》杂志社,然而,这些所有低三下四的付出,最后换来的不仅没有让我梦想成真,还险些命归了黄泉。
2003年是全球不平静的一年,非典跟伊拉克战争同时上演,一个是有硝烟的,一个是没有硝烟的,两者都充满了白色的恐怖,蔓延到人心慌神慌。这一年五月,我被无硝烟的非典从广州请回了老家。
回老家后,面对的是八年未见的父亲。父亲1995年5月因犯妨碍公务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在宣判前,公安刑警人员多次到学校找我做关于父亲的调查笔录。12岁的我读小学五年级,为了尽快摆脱警察的缠缚,加上胆量小,不知道他们在纸上写了些什么,他们要我签字,我就签了。没想到两个月后,在宣判我父亲罪状成立时,他们把证人压在我的头上,并面对所有在庭的人,包括我父亲,直接将我的名字公布了出来。就因为这件事,我的父亲一直在心中耿耿于怀,发誓刑满后要找我报复。
父亲的仇恨并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吓吓而已。当他从监狱出来后,就一直跟家人闹得不得安宁。2003年我回家后,他举着刀、斧头等凶器追得我四处躲藏,多次找派出所、公安机关都没得到解决。刚好这一年又遇上非典,想出远门也不方便,躲到亲戚、朋友家,人家都害怕。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在妹妹的一本书上看见了山东省菏泽市新闻影视学院招收学员,刚好新闻记者这个专业又是我梦寐以求想学的,经过笔试考试,照片的审核,最后,我被顺利录取。可高昂的学费没有任何人帮我分担一点儿,加上父亲整日整夜的暴力威胁,我不得不再次放弃心中的求学梦。
因为读书,我知道了山东省有一个菏泽市。也因为读书,我了解到菏泽市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园。而最让我在心中感到自豪与骄傲的,是这所学院就在牡丹园旁,学校以牡丹为荣,学子也以牡丹为荣。当然,如果能进去读书,我也就以牡丹为荣了。
中国人,每年中秋,总喜欢用花好月圆来寄托对亲人的祝福:团聚,幸福,健康,美满。花好月圆,花,这里指的是牡丹花,月,指的是中秋夜的满月。如果单从季节来分析的话,花好月圆就是一个有矛盾的成语,因为,牡丹花是开在春天四月的,而月圆是中秋夜的满月,怎么都不能组合到一起。但正是因为她们不是在同一个季节出现,才格外让人在心中寄托了一份美好圆满的心语祝愿。牡丹,雍容华贵,大方美丽,天香国色,代表中国的国花,象征富贵、富强。
我知道,2003年的中秋,我的花好月圆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了。更让我忘不了的是那年中秋的早晨,父亲险些把我抓住掐死。当我从虎口逃出来后,他在后面追我时,拾起路边的石头朝我的头上砸来,直到我躲进同学家中的二楼。如果不是同学出手相救,估计那时的我就从二楼跳了下去。
这一年,求学梦彻底破灭,但我并没有就此泄气。我仍侥幸地抱着希望,想继续通过多渠道多人脉筹集学费,等春节过后春季开学再去报名。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给武汉市《知音》杂志社写了一封长达一百多页信纸的信件,内容都是我的故事,希望发表后,能得到社会人士的支援。可我把信写完通过邮局邮寄出去两个月后,也没有等来任何消息,打电话过去询问,对方回答说最近三个月没有收到有这么厚的信函。无奈,第二年春节过后,我再一次出门去了远方流浪。
这次我把流浪对象锁定在菏泽,希望能在学校附近找一份工,工作期间再想办法和学校领导靠近,然后进去欠着学费半工半读。可2004年的菏泽正在搞鲁西大开发,根本找不到工作。我去的时候是早春,北方的气温天寒地冻,加上我几夜没合眼,累得人像是从土里刚爬出来似的。当发现目标不能成为现实后,我彻底丧失了信心,抱着最后的悲观心态,拖着行李走出火车站,准备徒步去到学校大门口站一站,只要站一站,用我真实的肉眼看一看学校的外貌就够了,顺便,也去牡丹园走走,坐坐,感受一下它的真实存在,也虚荣一下生命流年里,我曾真实地来过。
然而,由于人太累,天太冷,当我照着路标走了一小半的路后,再也拖不动一对灌满铅丝的腿前行了,两只眼睛也拼命往下合,一路上,连一家旅店都没看见,身上的盘缠也所剩无几,为了让生命先保下来,我只好将这个最基本的小小心愿也放弃了,打道回到火车站,坐上了去往郑州的火车。因为,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要比菏泽繁华一些,加上我来菏泽之前,要在郑州转车,下车后去到外面转过一圈,对这座城市有一定的了解,感觉还能待下去,再者,它离菏泽最近,古人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其实,那时的.我仍然没有彻底放放弃心中的求学梦。
在郑州打了一年工,工资一个月才200多元,还要自己租房,我就是一分钱不花全部存起来,一年下来,也才一两千块。想靠自己打工挣钱读书,简直比天方夜谭还要天方夜谭。四月,牡丹花开,无论是洛阳还是菏泽,都离郑州近在咫尺,面对浩繁的盛世春景,加上我心中最崇高的求学梦一直没有泯灭,是非常想去菏泽看一看的,但苦于没有钱,也不敢随便丢掉工作,我只好再一次含泪放弃了一次心中真正的花好。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年年我都抱着美好的希望憧憬着圆我的求学梦,但年年老天都给我临时布置意想不到的灾难。弹指一挥,十年过去了,我从当初弱冠走进了如今的而立之年。当夜深人静一个人静下心来回想这十年走过的路时,我真不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除了一个人居无定所的流浪,还是一个人居无定所的流浪外,别的,什么收获也没有。
前年参加洛阳牡丹花全国诗歌大赛,我的一组组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没想到竟然获奖了,当组委会给我电话时,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其中组诗的最后一首,写的就是我与山东菏泽新闻学院和牡丹之间的故事。去年四月我再次接组委会电话邀请,邀我去洛阳牡丹现场参加颁奖典礼,因工作脱不开身,我再次拒绝,后收到获奖证书及诗集后,翻开看到刊印我作品的那页,熟悉的诗句下面配有编辑彩色摄影的牡丹图,想着过去的往事,我的泪扑哧扑哧地掉了下来。
春风巧弄,轻拨开一季的花开,轻拨开一季的芬芳,轻拨开了火一般的情感。一场花事,由初绽的娇羞,到盛开的热情洋溢,把春花的萌动,灿烂,飘落,融入了生命里的感动,于是,心动、璀璨、谢幕,泪痕,无声地轮回里。
行走红尘的脚步,不敢停息,而花季里的故事,却是独寻了一种心境。年年寻花,年年有梦,年年总会着不同的感悟。而今年寻花的身影,并不孤单,因为有六岁的儿子,小开心的相伴。
花开温柔,各不相同。花有花衣,花有花骨,每一种花开,都会有它独自的姿态,每一种花开,都有它不同的的味道,每一种花开,都会有它独特的风骨。花形多姿,或婀娜,或端庄,或活泼,清风吹来,花之眸波,花之娇语,悄然地传递,而花之气息迷人。
在花下,是一大一小的身影。那是同样欢喜的笑脸,同样欢喜的两双眼睛,盈盈地闪烁,相看时,会意地一笑。所有的心声,就这样地,在这春光明媚里,悄然地回暖。
我把这样寻花的过程,叫作幸福;我把这样的赏花的过程,叫作甜蜜;我把这样的春天,叫作珍惜。
渐已老去的我,伴着小小的身影,母子面上绽开了同样的欢喜。恰如从前小小的我,在父母的眼睛里看到的幸福,一代又一代的,慢慢传递的,春暖花开的笑颜。
一生相遇,又相约看花的人很多,只是能守这一份缘的,又有几人?夕阳下,长椅上,我静静地坐着,五颜六色的花儿包围着,小朋友在旁边欢呼跳跃着。那是岁月里的静谧,那是岁月里的安宁,让人柔柔的暖,柔柔的醉,又淡淡的甜。
空气里融着花香,又融着春天的味道,懒洋洋的幸福,懒洋洋的温柔,就这样,于眸波里,于四肢,于丝丝的长发上散开。耳畔,永远是小朋友般的笑声,还有夕阳的光辉,悄移。
2、
绽开的花朵,各有各的娇艳,各有各的芬芳。蜜蜂、蝴蝶,在阳光下,有种梦幻般的美丽。一季的花开,一季的葱茏,轻写了柔软的心情,又铺写了一笺的诗意盎然。
青石板路上,或是曲径通幽的鹅卵石上,花开的地方,总会散落着些花瓣。走过时,仰望的笑脸,眯起的眼睛,柔柔的光线映在面庞上。
拐角一处的黄色,池边的粉色,或是亭台一角的紫色。各种颜色,各种花朵,都成为小开心嘴中描述的风景。不同的花朵,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姿态,给了我不同的心境。而所有的花朵,在小开心眼中,只有快乐,只有欢喜。因为,他在找寻春天,找寻春天给所有花朵的美丽。
迎春花是淘气的小女生,连翘是热情的小伙子;海棠象个贵夫人,樱花是美丽的女儿;桃花是娇气的新娘,杏花是最漂亮的姑娘;丁香花的香气,是最迷人的,紫色的颜色,象极了漂亮的裙子……所有的描述,让我微微地笑,又安静地笑。
泉水泪泪地流淌,湖面的绿色变得深沉。长堤的柳树轻拂着湖面,绕堤的花影,倒映在水上。画舫经过,湖面上粼粼的波光,又把湖面分成了两半。走过这些地方,总离不开花的点缀,总离不开芬芳的故事,总离不开小开心口中的春天。
站在石桥上,脚下是一大一小的影子,暖暖地风吹着。低眉去看小开心的脸,却发现一道阳光,在他的睫毛上闪烁,撅起的小嘴,俏皮可爱。他说,在妈妈的眼睛里,也看到了春天,看到了花朵。
3、
不知不觉间,花朵纷纷落下,风送来各种清香。花瓣雨,芳香扑面。走在花瓣铺成的小径上,片片花瓣落在长发上,衣服上。仰起了笑脸